> 文章列表 > 资产减值损失

资产减值损失

资产减值损失

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为了反映其资产价值的减少而确认的一种损失。当企业的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,企业需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,并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。以下是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要点:

1. 定义与背景 :

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资产价值下降而造成的损失。

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。

2. 确定方法 :

评估资产价值,通常包括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。

比较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,确认减值损失。

3. 考虑因素 :

时效性:企业应及时评估资产价值并确认减值损失。

行业条件:根据行业条件和实际情况调整账面原价。

价值恢复:对于无法恢复价值的资产,应评估真实减值损失数额。

4. 影响 :

影响利润:资产减值损失会减少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。

影响资产负债表:资产价值减少,从而减少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。

5. 会计处理 :

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,借记“资产减值损失”科目,贷记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。

期末时,将“资产减值损失”科目的余额转入“本年利润”科目。

6. 准则变化 :

新会计准则规定,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,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,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。

以上要点概述了资产减值损失的基本概念、确定方法、影响因素、对利润的影响以及会计处理方式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资产减值损失如何计算?

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如何影响利润表?

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有何变化?